卫星新闻北京9月30日电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中俄北极论坛创始人郭培清在接受“卫星”新闻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俄在北极开展联合科考表明两国在该领域合作实现历史性突破,进一步提升两国战略互信。

       本月26日,中国科考队乘"雪龙"船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科考于8月19日开始,是中俄两国首次开展的北极联合科考,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进入俄罗斯所属的北冰洋专属经济区进行考察。双方共有31名科学家参加本次联合科考,重点对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内容包括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光学和大气化学等多个学科,旨在了解海区环境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北极地区环境气候综合评价和生态环境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郭培清表示,北极地区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对全球影响重大的地区,需要北极周边国家和相关国家展开深入合作。中俄首次联合科考是两国在北极海洋领域合作的里程碑事件,实现历史性突破,进一步提升了两国的战略互信。

       他说,仅考察部分海域或者个别海域,并不能全面认识北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和驱动过程。联合科考拓展了考察区域和研究领域,对深入认识北极地区海洋、大气、生态环境的变化规律,应对北极环境快速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提高气候预测预报、防灾减灾以及航道通航的环境保障水平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郭教授指出,北极考察涉及到很多工作,任何一个单一的国家都不可能完成,想完全了解北冰洋对全球的影响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比如,北冰洋海冰的融化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变化,但到底怎么影响,有多大的影响,如何影响,这些都需要对北冰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而这些就必须合作,单一的国家不可能完成。

       郭培清强调,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最大的国家,对国际合作,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合作持开放态度,这无疑将促进北极的科学考察,对北极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这次联合科考的突破,中俄今后的类似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如北方海路问题上,特别是在航运、科技合作和人员交流等问题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