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带一路”对北极的影响值得认真考究。

       自从四年前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正式观察员以来,中国就开始争分夺秒的不断扩大并深化在该区域的角色和外交。即使中国在北极圈内并没有领土,但在取得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地位之前,中国的政策件和相关研究就开始习惯性地将中国称为“近北极国家”。这一表述引起了北极国家及其他各国的担忧,也使他们关注到北京正有意通过化石燃料,资源和潜在的新航道闯入北极,并从北极不断增长的经济可能性中获益。认识到这一点,北京试图强调科学外交是其极地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与北极国家及其他非北极国家就当地气候变化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最近,中国政府的态度更加开放,表示有兴趣参与北极经济的共同发展,因为随着冰川的消融打破了历史记录,北极越来越多的地区变得不再遥不可及。随着经济和政治实力的不断提高,参与遥远北极的经济开发也成为中国的一个理想目标。随着习近平主席持续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不久之后,北极也可能在新兴的贸易路线中发挥作用。不过直到今年年中,“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北极经济利益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联系。总的来说,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相比,北极贸易开放将是一个独立的项目,也需要更长时间的努力。

       但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及国家海洋局(SOA)6月份共同发布的政策文件中,对北极如何与北京满怀雄心的贸易政策(包括“一带一路”)密切关联提出了新的见解,因此,之前的那种观点可能要随之改变。“一带一路”的初步构想包括经印度和太平洋到非洲、欧洲、中东和南亚的海上走廊及将中国与中亚、东欧和俄罗斯相通的陆上走廊。北极并不在“一带一路”的早期规划之中。然而,随着中俄在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热衷于更多地利用北方航线(Northern Sea Route)来加快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货物运输,并且中国对共同开发能源项目和北方航线上的基础设施很感兴趣。显然,北极的经济利益与“一带一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国家海洋局的文件中将北方航线定义为“一带一路”的第三条特殊海上航线,正式将北极与“一带一路”挂钩。对中国来说,开发包括印度洋-地中海航线和南太平洋及北冰洋在内的“蓝色引擎”,促进经济增长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将与当地政府和经济体合作来开发这三条“蓝色经济通道”。就北极而言,该文件指出中国有兴趣与该地区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提高海上运输条件,探索新资源和清洁能源,促进相互发展。

     “一带一路”将对北欧和俄罗斯北极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其中的时间轴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都悬而未决。中国的北极经济政策是“墨点式”的,主要于企业层面上在不同领域与北极国家开展合作。如中国与冰岛和挪威的公司在北大西洋合作勘探石油和天然气,与俄罗斯就西伯利亚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展合作,以及与格陵兰岛在稀土元素产地科瓦内湾(Kvanefjeld)和该岛最北端潜在的锌区域等地区合作进行采矿项目。

       然而,短期来看,未来几年北方航线上中国航运的增长似乎将成为北极“一带一路”推进的支柱,这也需要中国更多地关注于共同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今年5月最新宣布的中俄两国将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铁路和港口设施上进行合作。在“一带一路”其他项目推进的同时,中国已经参与了一系列港口发展项目,包括印度洋沿岸的缅甸、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以及希腊的比雷埃夫斯。在北极地区出现类似项目的可能性引起了莫斯科和冰岛的关注,其中冰岛可能受益于邻邦格陵兰地区未来的矿业企业。

       挪威还注意到中国北极航运增多的可能性,例如通过希尔克内斯(Kirkenes)或特罗姆瑟(Tromsø)的船舶会增加,特别是考虑到在去年12月两国关系融冰之前,中挪外交关系冻结时间长达六年之久,挪威现在不得不弥补当前的劣势局面。两国政府正在努力恢复停滞的自由贸易谈判,而且在航运问题上,挪威对中国市场更多地参与其中特别感兴趣。随着夏季北方航线更容易通航,北京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增加能够通航的船只数量(今年8月份有4艘中国货船在该地区通航)。

       北极整体的航运仍处于测试阶段,2016年仅有19艘船完成了航行。但随着夏季冰川水平的持续下降,中国不希望在该地区今后广泛的经济发展中落后,并且北京也强调支持北极双边及多边合作,尊重北极的法律和规则。但有一个根本的事实不会改变,那就是北京不会甘于在北极经济开放中被边缘化,而且希望中国作为该地区一个必不可少的伙伴的观念被普遍认同。

       目前中国政府没有出台关于北极政策的白皮书,但据说也正在制定中,并且从中国发表的南极发展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一些北极将会涉及到的内容。南极发展政策发布于2017年5月北京举行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ntarctic Treaty Consultative Meeting)期间,介绍了南极大陆科学合作和环境保护的多种途径,并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北极在中国“一带一路”的作用也成为2017年10月雷克雅未克北极圈大会(Arctic Circle conference in Reykjavík)的一个主题。人们对“一带一路”将如何继续推进北京在北极日益增加的经济活动很感兴趣。

作者简介:Marc Lanteigne是新西兰奥克兰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 Auckland, New Zealand.)国防与安全研究中心的高级讲师。


编译:李琳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