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中国的北极野心,美国只需看看阿拉斯加就行了。习近平主席去年四月结束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海湖庄园(Mar-a-Lago)会晤后,他选择去阿拉斯加谈生意而不是硅谷。阿拉斯加州长比尔·沃克(Bill Walker)向习主席介绍了阿拉斯加的经济机遇,包括液化天然气(LNG)的运输。在特朗普回访中国之前,白宫宣布美国与中国就合作方面签署了多项双边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价值430亿美元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在中美元首互访之后的几个月,两国关系因为贸易战而变得紧张。但是在阿拉斯加,合作依然在进行。

中国的能源利益不仅局限在阿拉斯加,而是整个北极地区。气候变暖使得北极航道的通行以及北极能源的开采成为可能。随着冰层的融化,能源得不到保障的中国开始在北极地区更有力地表现自己,进行投资,希望能够获得经济、外交、战略利益。除非美国更加关注中国的北极野心,否则中国将提高在世界上最大的新疆域的经济和战略地位,这是以牺牲美国的利益为代价的。

从北京到朱诺

北京和朱诺(Juneau,阿拉斯加州首府)之间频繁的交易源于中国急切地采购液化天然气的需求。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已经与澳大利亚和卡塔尔等国签订了2030年前每年4000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协议,但是在那之前,中国仍需要增加2000万吨的供应。

随着各国开始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看到阿拉斯加能够满足其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北极地区预计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储量,其中一半位于阿拉斯加。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世界平均速度的两倍,这将使大量海冰融化,进而阻碍商船运输。

乍一看,中国的投资会使阿拉斯加受益。尽管美国以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闻名于世,但全球天然气资源的需求激增使得将液化天然气出口至其他地方比留在阿拉斯加更有利可图。依靠石油财富维持其财政,阿拉斯加州一直与中国的客户、贷方和投资商建立商业关系,以与美国本土的低成本页岩项目展开竞争。旗舰项目“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始于2014年,因为一次评估被称作“世界上最不具经济竞争力的液化天然气项目”而无法寻求资金。现如今,由于阿拉斯加管道开发公司(Alaska Gaslin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AGDC)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oration)和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签署联合发展协议后,这项计划重回正轨。

虽然阿拉斯加需要为这些项目开绿灯,以保持其财政平衡,但是中国却不需要损失什么。中国确实要寻找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来采购液化天然气,但其与阿拉斯加的交易目前还不具约束力,阿拉斯加也不太可能在别处找到一个现实的合作伙伴。简而言之,如果中国在别处找到了更便宜的液化天然气项目(这很有可能),中国可以轻易地放弃自己的承诺,例如在阿拉斯加投资340亿美元,创造12000个工作岗位。作为参考,阿拉斯加的GDP徘徊在500亿美元左右,并且自从2012年就一直在下降。

如果中国选择继续与阿拉斯加开展项目,这将仍然不均衡地对中国有利。协议的细节很少,但是其看起来更像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掠夺性融资策略,而非其在美国的合同。AGDC高级副总裁弗兰克·理查德(Frank Richards)透露,AGDC需要430亿美元建造管道和液化工厂,中国银行将提供75%的贷款。作为回报,AGDC将为中石化保留所有管道、液化工厂和终端产量的75%。中石化继而将向中国银行购买所获得的天然气。由于这一安排,中国获得了资源和金钱——中国银行将得到项目每年盈利的80-100亿美元中的35亿美元。

虽然中美经济关系日益紧张,但中国仍能找到机会在次国家层次上进行投资,在次国家层次上管理不足,不易察觉,而且举足轻重。中国已经有效地设定了一个价格,此价格不但能保证可靠的天然气供应,而且如果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供应持续过剩,中国也可以放弃该价格。

在阿拉斯加发生的事情是整个美国更大趋势的一个例子。为了能让美国政府体现中国的意志,中国的企业加入了美国立法交流委员会(American Legislative Exchange Council),这是一个在各州层面上代写法律的组织。在缺乏强有力的联邦保护下,中国正在利用独立州的优势实现其北极野心。

冰上丝绸之路

习近平对阿拉斯加的访问源于中国最近在北极政策白皮书中概述的中国广泛的北极战略。人们可能对中国自称“近北极国家”不以为意,然而中国对北极地区的兴趣却很深。中国的经济将极大地受益于出口货物、进口大量天然气的新航线。随着南海局势日益紧张,中国正在寻找一条可以替代穿过马六甲海峡的更加稳定与迅速的航线,特别是它提议的冰上丝绸之路(Polar Silk Road),这条路穿过北极,直通阿拉斯加。

为此,中国政府一直将大量投资注入北极国家,以支持其在该地区的非正统主张。中国进行游说并在2013年获得北极理事会(Arctic Council)的观察员地位,认可北极理事会的规定:只允许成员国或参与者开展新项目。中国还大力扩展与北极国家的投资与合作。

习主席访问海湖庄园的前一站——芬兰,是自20002006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五大目的地,总共获得843万美元的资金。挪威在同一时间从中国获得了约7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芬兰正在加快谈判,以建立中国资助的北极走廊(Arctic Corridor),这将大大缩短中国向欧洲出口的交货时间。通过扩大其在北极国家的存在,中国可能希望在规则依然薄弱、未经检验的时候削弱限制北极海洋运输的环保共识,并扩大石油和天然气的钻井机会。中国的一些北极项目可能有军事方面的应用——今天的研究站和机场可能变成未来的军事卫星和空军基地的平台。

国家层面比较经纶世务

当美国在联邦层面上关注中国的经济胁迫和治国方略时,也应该处理中国在次国家(subnational)层面上的类似行动,在次国家层面上,意识和监管没有那么强,然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仍然存在。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并非天生就是负面的——如果它们能够并且愿意为美国国内基础设施提供资金,以重振美国的发展,美国应该让他们这样做。然而两国应该确保签订公平的协定(鉴于中国政府对掠夺性投资的偏好),对国家或联邦立法没有任何影响,也不会最终削弱美国的外交政策。

国务院官员应该向他们所在州和城市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同样的途径。在奥巴马执政期间,有一个负责全球政府间事务的特别代表办公室(Office of the Special Representative for Global Intergovernmental Affairs),它支持次国家外交。不幸的是,在奥巴马政府的第二个任期内,此职位一直空着。正如其他人所建议的,特朗普政府应任命一名全职特别代表,并全面资助该办公室,以协调次国家外交,并就像中国在重要基础设施投资等敏感问题提供建议。

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国家也应该警惕有时伴随中国投资而来的军事和战略联系。国会应该通过现有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的改革法案,扩大其管辖范围,包括在敏感地点附近的房地产收购,以及投资重要基础设施。该法案还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保留一份“特别关注国家”名单,以鼓励委员会成员对来自某些国家的交易进行更多审查。

总体看来,美国应加强中国在北极理事会中的观察员地位,先发制人,抵御北京试图从远处塑造该地区规则的努力。相反,特朗普政府应该通过继续执行北极战略,并根据需要修订,以确保像中国这样的非北极国家在该地区发挥不了过大的作用,从而促进国际准则,包括航行自由和专属经济区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作为北极大国的抱负,并缓和与美国政府间迅速恶化的关系,中国已经转向了阿拉斯加。当中国在联邦政府不会资助的基础设施发展上进行投资时,美国应该支持中国, 但是,当资金以隐藏的附加条件或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负面的、长期的影响时,美国应该给予各州建议。

阿拉斯加正指望着北极未来的经济前景,而没有承诺和仔细审查的中国也做着同样的事情。华盛顿不应该让其一州在无公平竞争环境下应对北京。

 

作者简介:

Ashley Feng 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中国研究的研究员

Sagatom Saha 是一名能源政策分析家和富布赖特研究员

 

翻译:刘信典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