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5日,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RIAC)发表的一篇文章讨论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战略以及中国参与其中的角色。文章指出“北极地区是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之一”以及“这里是俄罗斯扮演超级大国的两大区域之一”。同时,文章也暗示“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它将美国和欧盟视作俄罗斯在该区域的主要竞争者。但是中国被特地描述为一个“战略伙伴”,因为“北极地区并非中国的战略重点”而且中国努力提高海军力量是为了挑战美国而非俄罗斯。在上文提到的RIAC的文章中表达的情绪似乎反映了莫斯科如何看待此前俄罗斯和中国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双边关系的具体过程。在5月15日,塔斯社报道俄中两国正准备签署一份合作备忘录以加强在北极地区的联合行动,在6月8日,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发表了声明“通过联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和能源相关的诸多项目来加强北极地区的合作”。尽管如此,中国在北极地区的野心似乎超出了这些倡议的范畴。

2018年1月2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的北极政策”的白皮书,其中提出中国有权利“在北冰洋享有自由和权利”并要成为一个与北极国家平等的“成熟玩家”。白皮书阐述了下列事实,因为中国“与北极地区的跨区域问题和全球问题密切相关”,所以它寻求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和北极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拓展“一带一路”至“冰上丝绸之路”——一个极具野心的项目,其旨在增进连接亚洲和欧洲市场间的贸易/交通通道。

来自中国的信息与俄罗斯热情相遇,这被解释成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扩展的标志。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的期望以三个假设为前提:

——中国将会拯救俄罗斯停滞的北方:中国的投资被认为是解决俄罗斯高北地区长期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的一种补救措施。特别是,俄罗斯希望中国的投资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成为绕过西方制裁的“救命稻草”。

——中国除了与俄罗斯合作外别无选择:被俄罗斯控制的北方航道和被美国与加拿大控制的西北航道是中国未来跨越北冰洋仅有的海上运输线路。据称北京与华盛顿日益增长的竞争使得东北航道成为中国船只往来欧洲的唯一的可行选项。普京在2017年表达了这一想法,当时他提议“将丝绸之路与东北航道相融合,并将后者变为前者”。

——考虑到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支配性的位置和中俄关系的性质,中国将不能边缘化俄罗斯。

然而,(即使)从最好的角度看,这些假设似乎也存在问题:

首先,在它开始产生收益之前,北方航道还需要数额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现实点的估计要数万亿美元。另外,事实并没有像俄罗斯所确信的那样——北京只能在北方航道和西北航道(NWP)中选择,没有其他的选项。正如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所强调的那样(PRIC),“靠近北极点的北冰洋水域是从东亚到欧洲最便捷的贸易通道……它的使用将可以让我们不必要通过俄罗斯和加拿大的主权水域”。的确,在2017年夏季,中国破冰船“雪龙号”成功地测试了穿极航道——被称为“中央航道”——明显地超出了俄罗斯和加拿大的主权水域。

第二,俄罗斯并不是中国在北极地区唯一的潜在伙伴。中国的白皮书中明确的指出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投资将是多边的而非双边事务。举个例子,从2010年以来的中国举措已经证明北京意在通过促进多国平台的对话和合作以及通过多方面的条约和智库来维持其与所有北极国家的平衡(也包括韩国和日本)。

第三,中国很可能最终会边缘化俄罗斯。正如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IMEMO)高级研究员Dr. Pavel Gudevd直接指出的那样,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是期望“弱化北极国家间排他性权力”和“尽可能的令北极地区国际化”,这“与俄罗斯在该区域的国家利益相违背”。

最后,来自其他北极国家的国际竞争也许会进一步挫败俄罗斯的努力。尤其是,芬兰和挪威的联合倡议——从巴伦支海挪威希尔克内斯港口到芬兰奥卢(波罗的海沿岸)的一条铁路——它可以作为一条中国货物直接运往欧盟的多模式通道。

因为中国寻求发展通往西方市场多元化且有弹性的运输走廊,俄罗斯认为地理位置将会使它成为在任何情况下必需的不可避免的伙伴。然而,俄罗斯将会日益发觉自己正在被包围和迂回,并且它缺乏改变这一状况的财政资源。

 

翻译:付云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