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变暖和冰雪融化,北方航道已成为一条前景光明的航线。之前无法获得的自然资源将得以开发。再加上北极拥有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地理位置,这些因素使其成为21世纪制定国际战略的高度关注地点。北极国家准备好参与其中了吗?我们对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部署的军事战略有多了解呢?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西方的对手:其战略与冷战思维相呼应,主要是硬实力。因此,西方习惯于识别它的俄罗斯对手,并有办法通过像北约那样的硬实力回应来对付俄罗斯。然而,我们经常忘记北极战略中的一个关键参与者:中国。中国奉行谨慎而相当未知的战略,尽管如此,它正在部署将自身渗透到北极地区去。我认为,我们必须理解中国在北极地区是其三战战略的延续,此前中国曾将这一战略部署在中国东海和南海。

本文阐述了北极对于西方国家主权保护重要性的原因,以及俄罗斯和中国北极战略的关键要素。如果北极国家想保护自己的主权,确保和平的未来,他们必须了解周围正在部署的战略,以便以均衡有效的方式做出回应。

    北极有哪些事物处于危险之中?

    航线与自然资源:

北极地区全球变暖速度是世界平均值的两倍。这使得北方航道延伸到更远地区,并重新定义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距离,将航程持续时间缩短了25%,并提供了高风险航运路线(如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替代方案。据估计,世界上13%的未开发石油资源和30%的天然气资源都位于北极地区。随着冰川融化,这些资源在技术和经济上逐渐变得可开采。确保这条新的海上路线和自然资源的安全是北极军事化的核心原因。

    防御能力:

北极与冷战后所部署的军事防御有关。美国和俄罗斯之间最短的弹道经过北极,这里仍然是两国反弹道导弹防御不可或缺的缓冲区。近年来,中国DF-ZF和俄罗斯zirkon反舰、kinjal空地高超声速导弹,以及avangard高超声速导弹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使得导弹探测和相互抵消变得愈加必要。北极是力量平衡的一个关键点,这种平衡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

除了俄罗斯的军事压力(西方习惯的压力)之外,中国还希望把自己放在离美国战略空军基地格陵兰岛图勒越来越近的地方,美方这一基地是北极地区主要西方雷达覆盖的区域(由PAVE PAWS系统实现)。这可以被看作是巧合,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在战略上把自己定位在最接近潜在敌人防御的位置。

    跨大西洋海底电缆:

最后一个需要考虑的主要战略因素是北大西洋海底电缆的存在,只有GIUK 缺口将其与北冰洋分开。自二战以来,由于冷战期间部署了一道基于声音监视系统的屏障线,格陵兰岛、冰岛和英国之间的这条通道使得从北极进入大西洋成为可能。如今,这一保护受到中国建设的挑战。在格陵兰岛南部,GIUK 缺口大西洋侧,中国国有企业中交集团(CCCC)参与了新港纳萨克的建设。中国现在可以合法化其存在,可以进行自然资源的贸易和出口,同时不需穿越西方专属经济区即可到达具战略性的跨大西洋电缆。

考虑到西部和北极国家在该地区面临的危险,人们有必要好好了解这两个非北约国家部署在该地区的战略。这将有助于西方国家做出更细致的反应和定位自身,以便继续在北极地缘战略领域拥有发言权,同时保护国家主权要素:导弹防御能力和跨大西洋电缆。

    俄罗斯在北极的战略:

相比中国,俄罗斯是一个更实际和常规的威胁,西方习惯于处理俄罗斯或前苏联的威胁。2008年将北极问题归因于安理会,表明对于普京总统而言,北极代表俄罗斯主权的军事重要性和关切。俄罗斯2008-2020年的官方战略提到了在北极建立俄罗斯主权并保证国家安全的愿望。为了实现普京总统在北极的意图,近年来,俄罗斯武装部队进行了多次改革和重组。20141215日,一个新划分的军区部门得以成立,使北方舰队脱离圣彼得堡西部地区指挥部的控制,实现了真正的自治,拥有自己控制的军区:包括海域、陆地和空域。今天,北方舰队是俄罗斯五支舰队中最强大的一支。自2018年起,一个特殊的领土控制中心、两个米格-31空军中队和两个机动北极旅被分配给该舰队。随着苏联军事基地的重新开放和北极圈新军事基地的建立,北极军事化的巨大财政能力正在落实到位。

目前的军事改革旨在加强俄罗斯在北极的存在,其进行方式与苏联在1920-1960年间的方式类似。是什么让我们想起了冷战对抗?是2015年,俄罗斯明确将北约列为其海军的主要威胁,其新的海事原则也表达了维护北极地区国家利益的必要性。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存在具有军民双用性质——通过民用手段开发,但随时准备为军事目的而被征用——这些战略在某种程度上为西方所熟知,因为它们与苏联时代的思维和冷战动态相呼应。

    中国在北极的战略:

然而,中国的战略更为分散,对于西方来说是未知的。它被称为三战2003年由中共中央、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是一种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国际环境的战略。它已经被应用于中国东海和南海的冲突问题,我认为它正开始在北极部署。与俄罗斯在北极的战略相比,它更类似于巧实力,西方不太了解,也更难理解。它主张同时使用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创造一种新的北极链,为随后的军事部署创造有利的环境。

分析中国的北极白皮书,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发出的国家和国际信息并不相同。这就是西方所说的战略沟通基础:根据听众修改演讲稿,使信息符合对每个目标听众的预期效果。在英文版的北极白皮书中,中国强调其在许多领域的和平与合作参与,并愿意参与善意的北极搜救活动;而在中文版中,中国则强调资源开采的重要性、北方航道的使用和中国参与北极治理的机遇。通过根据目标观众隐藏部分真正动机,中国这场舆论战的目的是树立一个友好的参与者形象。

通过其北极白皮书和参与以北极为重点的国际组织,中国展现出了一种负责任大国形象,从而能够影响规则和国际机构。它利用法律正当理由,例如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希望通过派遣搜救船(旧型053H2G护卫舰,配备剩余的机枪和军事设备)来帮助国际社会,或有权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研究,派遣科学家进入北极区域。目前,中国推动北极地区治理的国际化,展开法律战。

中国在当地经济中的存在、对地区社会的影响以及向需要资金的国家提供的大量投资,使北极国家出现一种对中国的依赖。据中央通讯社报告估计,2005-2017年间,中国对北极国家的经济投资超过1.4万亿美元。例如,在格陵兰岛,他们的投资高达11%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影响这些国家的战略势力范围。通过其心理战,中国可以对北极国家施加压力,这些国家没有其他选择,只能赞许中国在北极的存在。

有了三战,中国对北极的渗透比俄罗斯更为分散,使用巧实力而不是俄罗斯的硬实力。这一方法使得北极国家或北约不能用对付俄罗斯的手段做出回应。

    结论:

在北极地区,俄罗斯是西方皆知的参与者,而中国则需要密切关注,因为它的战略是柔软的、微妙的和离散的,但即时且有效。尽管看到了俄罗斯武装力量的真实行动和其赋予军事部署的重要性,但俄罗斯北极战略的性质西方容易理解、量化和处理,用已有的防御机制即可。

然而,中国部署在北极的三战战略十分复杂,难以掌握、识别并采取应对措施。要对付中国,关键是分析中文版的出版物:三战战略(在中国东海和南海意外出现)和中国想渗透北极治理并利用融冰好处(航线和自然资源)的愿望都在中文文本中得以解释,但却以不同的方式翻译到官方英语版本中。

不要忘记,中国的三战(包括操纵舆论和法律框架以及通过经济依赖操纵心理压力)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级别协调的战略。我们正处于战略阶段,如果决定实施的话,我们将为以后更平稳、更少争议的军事部署奠定基础。

我认为,需要在跨北极国家层面上密切研究中国的战略,以便能够从整体上感知中国的渗透,从而用充分考虑的更大战略做出切合实际的反应。

由于中国和俄罗斯北极战略的性质,他们在北极地区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参与者。尽管如此,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不像西方国家,这两个大国已经在北极实施了他们的军事战略。因此,如果北极国家想保护他们在自己地区的未来,如果西方国家想保护自己的主权,那么有必要制定一个全面的民事和军事战略来应对和制衡俄罗斯和中国。


作者简介:

Mathilde Ytier曾是伦敦国王学院的硕士生。Mathilde刚刚在马赛大学获得第二个硕士学位。她的最新论文题为西方军事化:面对北极挑战的必要措施

 

翻译:张彤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