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北极的自身定位是什么?

       中国至今为止还没有发布任何官方的北极战略、政策或白皮书,这表明对于中国而言,该地区并未成为需要优先考虑的区域,其政治议程也还不够高。尽管如此,中国官员以及中国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地位的取得却已经阐明了中国在北极事务上的立场,并承认了中国在北极地区的利益。中国在北极地区的积极活动主要是出于对科学与气候问题,石油、航运以及矿产的商业利益的考虑,此外还有法律及外交问题。中国希望自身作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可以帮助周边国家认识到中国无意于挑战北冰洋沿岸国家的主权,中国将一如既往的尊重该地区的法律,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正在对自身进行北极定位,并且为未来几年在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以及获得军事、经济、科学的战略机会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中国的北极战略如何融入自身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

       中国在北极的目标将会补充 “一带一路”战略。从地理上来看,印度洋和北冰洋正好是亚欧大陆的南翼和北翼。沿着北方海航线(Northern Sea Route)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航运投资和基础建设将促进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此外,中国是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沿海国。因此,在欧亚大陆中国可以扩展三个海洋边界至麦德金提出的 “中心地带”,并且克服过去控制中心地带所产生的诸多挑战。这将帮助中国获得极为有利的地缘政治条件,并且在二十一世纪控制由亚洲、欧洲以及非洲构成的世界岛。当然,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中国能否成功的实行“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中国是否将在北极投资对该战略进行补充。

       比较中俄在中亚地区以及北极地区的能源安全竞争与合作

       中国是一个主要的石油消费国,而俄罗斯则是重要的石油产出国,他们之间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俄罗斯现在正在为北极地区的石油开发寻找投资,中国及其国家石油公司(NOCs)是少数有意愿投资这些高成本地区的投资者之一。中国国家石油公司正在寻求国际项目的管理经验,旨在帮助自身提升技术技能。中国政府也正在寻求提高中国能源安全的途径,包括拓宽石油来源渠道以及运输线路来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控制中亚地区石油的未来流向以及生产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备受争议的问题。传统上,俄罗斯利用自身的输油管道通过合同锁定了中亚的石油供给,并且控制了中亚地区相当一部分的石油出口。然而。随着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发展出了向中国输油的替代管道,在维护中亚廉价的石油上俄罗斯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

       中国在中亚影响力的增加将对俄罗斯产生什么影响?

       中国在中亚地区持续增长的影响力削弱了俄罗斯在中亚的重要目标,即利用俄罗斯对于中亚石油供应商的垄断地位阻止中亚石油出口绕过俄罗斯天然气管道系统。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俄罗斯与中国并不在同一个层面进行竞争,他们的利益是可以互补的。例如,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的石油管道暂时寻找到了替代俄罗斯石油出口管道的新路线。尽管,俄罗斯主要的石油公司可能并不喜欢从勘探、生产乃至到中亚石油市场的市场份额都要与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展开激烈的竞争。但这对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而言则未必不可以接受,毕竟中亚天然气利用替代管道运输到西方而非东方将对俄罗斯在欧洲天然气市场中的强势地位提出挑战。

       美国作为北极理事会成员国,下一任美国总统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利益?

       就北极圈目前的利益而言,还不足以让中国和美国在该地区产生对抗。合作依然是贯彻其政策和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尽管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都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但在诸如公海自由、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到目前为止,虽然有一些迹象表明在未来,北极可能成为中美两国潜在的竞争焦点或在更广范围内展开对抗,但其他领域的国际事务以及中美之间的互动显然是双方更为关注的焦点。


        文章作者以及背景:

        Mercy Kuo和 Angie Tang 是专注于研究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专家,他们与 Øystein Tunsjø 副教授在亚洲安全研究中心进行了本次会谈。Øystein Tunsjø 副教授是挪威国防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以及多个东亚安全相关刊物的主编。其研究范围涉及中国的能源安全政策、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应对管理机制,著有《Security and Profit in China’s Energy Policy: Hedging Against Risk》、《Twenty-First Century Seapower: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at Sea 》以及《 US-China-EU Relations: Managing a New World Order》。


       阅读原文

编译:闫鑫淇